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“工匠精神大讨论”活动
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是教书育人的特殊“工匠”。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,结合文明校园创建实际,我校就如何让“工匠精神”落地开花开展全校大讨论。2019年9月,首先邀请我校荣获全国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团队负责人、经管学院院长严玉康教授、课题组成员等有关教师,与校全体教职工交流互动,在严院长的带领下,该团队以2000多个日夜的专注和坚守,树立起对教师职业的敬畏、对教学工作执着的态度。他们认为,做教师,要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其中,心无旁骛,在激情飞扬和挥汗如雨中,享受教育本身所带来的辛劳和幸福。通过交流互动,教师们一致认为教师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每堂课、每个知识点的精益求精,更是对教育事业的辛勤坚守、无私奉献。
在组织全体教师“向人民教育家”于漪同志学习的系列活动中,全体教师通过专题学习、交流座谈等方式,学习于漪同志坚定忠诚的政治品格,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,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;学习她从教一生,仍始终秉承“一辈子做教师,一辈子学做教师”的初心。不少教师表示要将践行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联系起来,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根据高职教育“校企合作”的特点,在课堂教学、实训践习等教学环节中融入工匠精神,坚持职业标准,增强专业认知,同时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,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、过程和评价等环节渗透工匠精神。
大讨论中,许多教职工认为要将弘扬工匠精神与深化职业道德教育联系起来,充分发挥教师良好师德的示范影响。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特殊职业身份,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,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。要通过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和培训制度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、行为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,通过多种渠道监督检查师德师风,完善多主体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,强化全员育人意识。
通过“工匠精神”大讨论,广大教职工更清晰地认识了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内涵,深刻认识到培育和贯彻工匠精神对学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,从而在全校凝聚和激发了全体教职工树立“工匠”意识,激发了创新活力,营造了积极共享的教育教学氛围。大家一致认为,“校园无小事,事事皆教育”,作为一名特殊的“工匠”,要凭借“匠人”的执着,用一张嘴,一块黑板,三尺讲台,一支粉笔书写高职教育的春秋。
目前,“工匠精神”大讨论内容已汇编成册,分发到各院(部),供各位老师传阅。